

【概要描述】? ? ? 自2020年以來,裸眼3D大屏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從韓國首爾的海浪水缸,到成都太古里的宇宙飛船,再到東京新宿的三色貓,裸眼3D屏吸引著全球各地無數人的目光。相較于需要借助眼鏡或者頭盔的傳統3D顯示屏,無需設備就能觀看的裸眼3D屏似乎占據著天然的優勢,然而裸眼3D屏的背后到底是技術的進步還是視覺的騙局?
人眼視差/如何欺騙眼睛產生3D感?
? ? ? ?早在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觀察到的世界為什么是立體的?”經過研究他發現:人由于兩眼間存在大約6.5cm的間距,在觀察三維物體時視角稍有不同,這就產生了雙目視差。
? ? ? ?左眼看到左側,右眼看到右側,看到的畫面有微小的差距,物體同時在視網膜上成像,大腦通過對比兩副不同的“影像”便能區分出物體的距離遠近,從而產生立體感。
? ? ? 引起這種立體感覺的效應叫做“視覺位移”,正是這種視覺位移,使我們能區別物體的遠近,并獲得有深度的立體感。
? ? ? 用兩只眼睛同時觀察一個物體時物體上每一點對兩只眼睛都有一個張角。物體離雙眼越近,其上每一點對雙眼的張角越大,視覺位移也越大;物體離雙眼越遠,兩眼的視線趨于平行,視覺位移接近于零,我們便很難判斷物體的距離,更不會對它產生立體感。
? ? ? 夜望星空感覺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在同一球面上,分不清遠近,這就是視覺位移為零造成的結果。
? ? ? 視覺位移是3D電影產生立體感的基本原理:拍攝時用兩臺攝像機同時拍攝,得到同步的兩幅有差別的圖像,再通過偏振光眼鏡將給到觀看者左右眼的內容區隔開,使兩只眼睛分別獲得左眼和右眼的不同圖像,這樣就有了立體感,在大腦里呈現的便是3D影像的感覺。
? ? ? 裸眼3D屏也是利用人眼視差特性,將左右眼對應的像素點分別投射到左右眼中,從而產生三維立體的影像,讓觀看者在特定角度感受到立體效果。
”視錯覺“如何欺騙大腦產生立體感?
? ? ? 平面圖的立體感是利用大腦加工的“視錯覺”造成的,或者說腦補了立體感。大腦處理平面圖像的時候會通過計算產生距離和空間感,如果圖片沒有提供足夠多的訊息,大腦在試圖判斷此圖的空間深度時,就會主動幫我們補上深度。
? ? ? 正如畫家們在二維畫面中借助物體的遠近、大小、陰影效果、透視關系構建出三維立體的效果,讓大腦對圖片的空間感和縱深感產生誤判,3D視頻源也是用透視和陰影關系拓展和混淆空間感知,造成人眼的視錯覺,從而產生以假亂真的立體效果。
? ? ? 平面裸眼3D屏視頻源大多利用顯著框架的視錯覺,在大腦選定了明顯的框架作為距離參照物的時候,動態圖像突然圍繞框架的“前”“后”遮擋,或者遠小近大的對比突出,形成大腦距離判斷的錯覺,從而產生立體感。
? ? ? 目前的網紅裸眼3D屏絕大多數都是轉角屏,利用兩塊相鄰平面屏呈現三維物體的不同面,利用空間透視和折角屏的相鄰兩面成像性對人眼造成光影、明暗、虛實的視錯覺,使畫面內容呈現體積感。
? ? ? 每個3D視頻源都需要根據屏體形狀、尺寸和觀看角度等參數,進行定制化創作。先確定最 佳觀看視角,再根據觀看角度創作符合透視原理的視頻內容,然后對照顯示屏的箱體排布圖進行邊角定位,最后輸出特定角度下呈現立體感的視頻源。
? ? ? 因為視頻源在創作時是依據特定視角模擬的3D效果,因此只有站在特定角度觀看裸眼3D屏,才能獲得最 佳視角的三維立體影響。如果不是站在最 佳角度,屏幕播放內容就會變形。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裸眼3D轉角屏的拍攝角度都一樣,因為只有在特定視角,才能看到最 好的3D效果。
? ? ? 為達到創作內容與現實環境的完美融合,創造沉浸式的3D體驗,設計師需要根據顯示屏現場安裝場景,定制符合透視原理的視頻源。視頻內容的邊界越貼合現實場景,給觀眾帶來的立體感越真實。
裸眼3D屏的硬件要求和顯示效果依賴屏幕硬性條件
? ? ? 從硬件設備上看,不是所有的戶外LED屏都適合做裸眼3D效果。裸眼3D屏的顯示效果對于屏幕品質安裝的精細度和現實素材的創意要求都很高。想要呈現更好的3D視頻效果,LED屏至少滿足以下三點要求。
? ? ? 無縫過渡:市場上主流的3D大屏以轉角屏和弧形屏為主,且以真正的無縫轉角屏為佳。無縫過渡能更好地將兩塊相鄰的平面大屏融合一起,帶來空間感和體積感更強的視覺體驗。
? ? ? 高清畫面:戶外高清大屏成為發展方向,8K分辨率和小間距愈趨成為主流,間距由原來的P16,P10, P8向P6,P3.9甚至P2.5發展。間距越小,屏幕顯示效果越細膩,呈現更真實的3D效果。
? ? ? 沉浸效果:和普通戶外廣告屏相比,裸眼3D顯示屏更追求畫面的穩定和色彩的真實,優 秀的屏幕素質才能呈現更多畫面細節,帶來更沉浸的視覺體驗。效果震撼的裸眼3D屏往往具備“三高”特點。
? ? ? 高刷新:3840Hz及更高的刷新保證更高的畫面穩定性;
? ? ? 高灰階:16bit(即65536種顏色變化)保證更細膩色彩變化避免色差或斷層;
? ? ? 高對比度:最 高10000nits亮度保證畫面在陽光直射下能保持可見度,并呈現更多細節和更純凈的色彩。
裸眼3D屏趨勢、國內外爭相布局
? ? ? 現階段,裸眼3D主要分布在一些中大型城市的CBD商圈內,實現為商業體引流、打造城市地標的目的。
對于城市而言,成功將3D內容與本土文化相融合會為城市帶來巨大的人流量和曝光度,打造網紅打卡地。
? ? ? 隨著裸眼3D屏在全球范圍的火熱 ,海外對裸眼3D戶外大屏也青睞有加,美國、荷蘭、菲律賓、泰國等國家都能看到裸眼3D大屏的身影。相較于傳統LED屏,自帶熱點和流量的裸眼3D屏顯然更受客戶和廣告商歡迎。
? ? ? 然而,當裸眼3D戶外廣告案例越來越多、屏幕播放內容趨于同質化時,高品質的顯示屏才是裸眼3D屏保持熱度的關鍵,從而帶來源源不斷的廣告效益。
自2020年以來,裸眼3D大屏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從韓國首爾的海浪水缸,到成都太古里的宇宙飛船,再到東京新宿的三色貓,裸眼3D屏吸引著全球各地無數人的目光。相較于需要借助眼鏡或者頭盔的傳統3D顯示屏,無需設備就能觀看的裸眼3D屏似乎占據著天然的優勢,然而裸眼3D屏的背后到底是技術的進步還是視覺的騙局?
人眼視差/如何欺騙眼睛產生3D感?
早在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觀察到的世界為什么是立體的?”經過研究他發現:人由于兩眼間存在大約6.5cm的間距,在觀察三維物體時視角稍有不同,這就產生了雙目視差。
左眼看到左側,右眼看到右側,看到的畫面有微小的差距,物體同時在視網膜上成像,大腦通過對比兩副不同的“影像”便能區分出物體的距離遠近,從而產生立體感。
引起這種立體感覺的效應叫做“視覺位移”,正是這種視覺位移,使我們能區別物體的遠近,并獲得有深度的立體感。
用兩只眼睛同時觀察一個物體時物體上每一點對兩只眼睛都有一個張角。物體離雙眼越近,其上每一點對雙眼的張角越大,視覺位移也越大;物體離雙眼越遠,兩眼的視線趨于平行,視覺位移接近于零,我們便很難判斷物體的距離,更不會對它產生立體感。
夜望星空感覺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在同一球面上,分不清遠近,這就是視覺位移為零造成的結果。
視覺位移是3D電影產生立體感的基本原理:拍攝時用兩臺攝像機同時拍攝,得到同步的兩幅有差別的圖像,再通過偏振光眼鏡將給到觀看者左右眼的內容區隔開,使兩只眼睛分別獲得左眼和右眼的不同圖像,這樣就有了立體感,在大腦里呈現的便是3D影像的感覺。
裸眼3D屏也是利用人眼視差特性,將左右眼對應的像素點分別投射到左右眼中,從而產生三維立體的影像,讓觀看者在特定角度感受到立體效果。
”視錯覺“如何欺騙大腦產生立體感?
平面圖的立體感是利用大腦加工的“視錯覺”造成的,或者說腦補了立體感。大腦處理平面圖像的時候會通過計算產生距離和空間感,如果圖片沒有提供足夠多的訊息,大腦在試圖判斷此圖的空間深度時,就會主動幫我們補上深度。
正如畫家們在二維畫面中借助物體的遠近、大小、陰影效果、透視關系構建出三維立體的效果,讓大腦對圖片的空間感和縱深感產生誤判,3D視頻源也是用透視和陰影關系拓展和混淆空間感知,造成人眼的視錯覺,從而產生以假亂真的立體效果。
平面裸眼3D屏視頻源大多利用顯著框架的視錯覺,在大腦選定了明顯的框架作為距離參照物的時候,動態圖像突然圍繞框架的“前”“后”遮擋,或者遠小近大的對比突出,形成大腦距離判斷的錯覺,從而產生立體感。
目前的網紅裸眼3D屏絕大多數都是轉角屏,利用兩塊相鄰平面屏呈現三維物體的不同面,利用空間透視和折角屏的相鄰兩面成像性對人眼造成光影、明暗、虛實的視錯覺,使畫面內容呈現體積感。
每個3D視頻源都需要根據屏體形狀、尺寸和觀看角度等參數,進行定制化創作。先確定最 佳觀看視角,再根據觀看角度創作符合透視原理的視頻內容,然后對照顯示屏的箱體排布圖進行邊角定位,最后輸出特定角度下呈現立體感的視頻源。
因為視頻源在創作時是依據特定視角模擬的3D效果,因此只有站在特定角度觀看裸眼3D屏,才能獲得最 佳視角的三維立體影響。如果不是站在最 佳角度,屏幕播放內容就會變形。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裸眼3D轉角屏的拍攝角度都一樣,因為只有在特定視角,才能看到最 好的3D效果。
為達到創作內容與現實環境的完美融合,創造沉浸式的3D體驗,設計師需要根據顯示屏現場安裝場景,定制符合透視原理的視頻源。視頻內容的邊界越貼合現實場景,給觀眾帶來的立體感越真實。
裸眼3D屏的硬件要求和顯示效果依賴屏幕硬性條件
從硬件設備上看,不是所有的戶外LED屏都適合做裸眼3D效果。裸眼3D屏的顯示效果對于屏幕品質安裝的精細度和現實素材的創意要求都很高。想要呈現更好的3D視頻效果,LED屏至少滿足以下三點要求。
無縫過渡:市場上主流的3D大屏以轉角屏和弧形屏為主,且以真正的無縫轉角屏為佳。無縫過渡能更好地將兩塊相鄰的平面大屏融合一起,帶來空間感和體積感更強的視覺體驗。
高清畫面:戶外高清大屏成為發展方向,8K分辨率和小間距愈趨成為主流,間距由原來的P16,P10, P8向P6,P3.9甚至P2.5發展。間距越小,屏幕顯示效果越細膩,呈現更真實的3D效果。
沉浸效果:和普通戶外廣告屏相比,裸眼3D顯示屏更追求畫面的穩定和色彩的真實,優 秀的屏幕素質才能呈現更多畫面細節,帶來更沉浸的視覺體驗。效果震撼的裸眼3D屏往往具備“三高”特點。
高刷新:3840Hz及更高的刷新保證更高的畫面穩定性;
高灰階:16bit(即65536種顏色變化)保證更細膩色彩變化避免色差或斷層;
高對比度:最 高10000nits亮度保證畫面在陽光直射下能保持可見度,并呈現更多細節和更純凈的色彩。
裸眼3D屏趨勢、國內外爭相布局
現階段,裸眼3D主要分布在一些中大型城市的CBD商圈內,實現為商業體引流、打造城市地標的目的。
對于城市而言,成功將3D內容與本土文化相融合會為城市帶來巨大的人流量和曝光度,打造網紅打卡地。
隨著裸眼3D屏在全球范圍的火熱 ,海外對裸眼3D戶外大屏也青睞有加,美國、荷蘭、菲律賓、泰國等國家都能看到裸眼3D大屏的身影。相較于傳統LED屏,自帶熱點和流量的裸眼3D屏顯然更受客戶和廣告商歡迎。
然而,當裸眼3D戶外廣告案例越來越多、屏幕播放內容趨于同質化時,高品質的顯示屏才是裸眼3D屏保持熱度的關鍵,從而帶來源源不斷的廣告效益。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